远程教育“学用年”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6月3日上午,苍梧县大坡镇育民村的30多名村民正在村委会里,认真收看远程教育网络中关于桂花梨在夏季如何修剪护理的电视教育片。
村委副主任黄文昌告诉笔者,育民村原来种植的水果基本上都是砂糖橘,但现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行情一年不如一年。村委班子在远程教育网络中看过介绍桂花梨种植技术的教学资源片后,觉得村里很适合种植这种市场前景好的水果,于是组织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从今年3月份起逐步改种桂花梨。
“我自己就带头种了10亩,村里一共种了280多亩,目前长势良好,果苗已经有50多厘米高。”黄文昌掰着手指算着,“只要护理得当,后年就可以挂果有收入了。”
育民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的教学资源来调整种植结构的做法,在梧州市的农村里并不少见。在2010年,梧州市各级远程教育网络管理部门坚持“远程教育、近程服务”,以远程教育站点为基础,以梧州党建网为平台,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年”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也培养了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的意识,提高了他们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办在基层的“党校”
藤县驻广西梧州高清铝型材厂党建指导员梁雄芳,已经习惯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来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无论是科学发展观教育,还是创先争优活动,梁雄芳都能在远程教育网络中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源片,利用这些生动的教学资源片来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企业就发展了新党员27名。
不仅如此,梁雄芳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中与企业相关的教学资源片,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组织企业主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重点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和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内容以及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2010年,企业生产铝型材2.89万吨,纳税84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40%。如今,一说起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梁雄芳就赞叹“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好帮手”。
去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梧州市基层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学习,切实增强城乡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全年共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专题学习培训7846期,参训党员干部达21.6万人次,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党员干部覆盖率不低于95%。
在此基础上,梧州市在全区创新实施“远程教育进园入企工程”,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在非公企业支部上,制定并下发了《梧州市远程教育进园入企工作方案》。 目前,全市有41家非公企业安装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增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市远程教育管理部门注重“学用”工作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一季一学”、《广西百名英模电视片》播放月、远程教育“科技培训月”等专题学习活动,并通过建立学用辅导专家队伍,增强远程教育的吸引力,把远程教育网络办成无实体、有实效的“基层党校”。
没有围墙的“技校”
在远程教育网络中学到种养技术,然后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获得增收的事例,目前在梧州市越来越多。岑城镇古塘村的党员梁铁树就是其中的一个。
正是在远程教育网络上看到了关于澳洲坚果的市场前景信息,并且发现有相应的种植技术教学资源片,梁铁树果断地选择了种植130多亩的澳洲坚果,去年仅此一项,他收入就达20多万元。而且,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村里10多个党员群众也种上了澳洲坚果,开辟起新的致富门路。他逢人就说“远程教育好啊,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发展思路,还提高了我致富的能力”。
过去一年,梧州市通过“远教广场”、“远教影院”模式,扩宽了远程教育的受众面,提高了远程教育的影响。同时,不少地方还依托村远程教育站点,带头组织成立了远程教育基地,探索出一条“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农户”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让村里其他的种养殖户找到了种养技术培训的平台,掌握了市场信息,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苍梧县大坡镇育民村党支部书记莫石坤说:“可别小看这电视教学,大学的教授、专家都在这里面给我们讲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呢!”
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一些农民群众对于远程教育“中看不中用”的看法,群众通过培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逐渐喜欢上了家门口的这所“技校”。
广大群众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到的知识,改进了各种种植技术,有计划地扩大了种植的面积和规模,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片,共开展种养殖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12516期,参与培训的党员群众达46.7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新型农民。
如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在悄然地改变着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方式,改变这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办在基层的“党校”、没有围墙的“技校”、发家致富的桥梁。